Category Archives: Equality

ESF debate boils down to what’s fair for all HK children

Mike Rowse says city must ensure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its own Education Minister Eddie Ng Hak- kim is coming close to a decision on the English Schools Foundation subvention. It is always a good thing when a minister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Edu, Equality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Property tax not worth the price

The new administration is showing two worrying signs. One is government by knee- jerk response to problems, driven, it seems, by a desire for popularity. It suggests that while Leung Chun- ying is aware of issues which need to b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Equality, Finance, Housing Policy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Tough measures the right medicine

It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magnet of Hong Kong assets for hot money that new measures to stem the flow into residential property immediately triggered concerns of a breakout elsewhere. Market experts warned that they will divert cash into commercial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Equality, Finance, Housing Policy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大老闆心態造就最高工時立法

從事過審計的朋友,大抵都體驗過「填Timesheet」時的苦惱滋味。 Timesheet其實是一份表格,審計員每月都要填寫給公司,上報當月每個審計項目的工作時數。 說苦惱,因為收取的審計費總是不能和工作量成正比,令每個項目的Time budget都很有限,以至實際的工作時數超出預算。為了避免「Charge爆鐘」而給合伙人「照肺」,大家就要各出奇謀了。 方法一是「卡冚卡」,利用新Job的預算來償還舊Job的「鐘債」。可是十個茶煲九個蓋不是長遠之計,最後唯有自行離職,就像宣布破產一樣來個「鐘數一筆銷」,到另一家公司重新做人。 方法二是做「債務重組」,事先和其他同事協調,這個Job我「Charge鐘」多些,你少些;下一個Job我「Charge」少些,你多些。可是巧婦難為無米炊,預算始終有限,「鐘債」依然纒身。 方法三是努力加班還「鐘債」,天天加班至深夜還未夠?唯有請病假來加班!情況像同時做幾份兼職,直至身心疲累而倒下為止。 會計的大老闆心態 造成今日的局面,其實與「大老闆心態」不無關係。 此心態其實存在於各行各業,有不少僱主都認為,我支付薪金給你,你就有責任乖乖幫我解決所有問題。遇到困難不要煩我,你自己解決好了。不論是審計和會計,香港的會計從業員就因此而受盡折磨。 會計工作特別之處是有時限性,以香港的上市企業為例,每年的業績必須於年終後的六個月內公布,所以企業內的會計人員須要盡早完成年結工作,好讓審計師進行核數。 可是,目前的會計準則要求愈來愈高,特別是香港跟隨了國際會計準則以後,事事講求「公允值(Fair value)」。當然,這是比較好的方法去評估企業的資產和負債,但工作量就無可避免大增。 工作量多了,但會計工作有季節性,大老闆當然不想貿然增聘人手。小僱員為了公司着想,「抵諗D」自己無償加班,盡力把工作完成。久而久之,這種「抵得諗」竟然變成「老逢」,大老闆不單沒有心存感激,最後還視之為小僱員的基本要求! 雖然近年很多公司都提倡Work-life balance,並且推出相應的措施,但作用有限,甚至帶來不便。 曾於某會計師行工作的好友就有此遭遇,公司響應工作與生活平衡,硬性規定員工必須於晚上某時間前離開。某日好友因追趕死線,所以如常留在公司加班。快要到規定的時間,老闆見狀就走過來說:「早啲走啦,未做完都唔好留係到咁夜,做好既File聽朝放係我枱面喇!」好友無言,唯有盡快收拾細軟,將幾斤重的文件和電腦帶回家中繼續拼搏。 物極必反是永恆的道理,反彈是必然的。目前社會普遍要求立法規管最高工時,就是因為「大老闆心態」去得太盡,令小僱員要「作反」。 最高工時立法是雙輸 根據目前的資料,最高工時的規管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當實際工時超過法定標準時,多出來的工時就視作加班,僱主必須支付加班費或以有薪假期來補償。第二個方向是實際工時不能超過法定標準,例如法例規定每天工作不可以超過十小時,否則便是違法。第三個方向則是以上兩個的混合。 其實工時只是眾多量度工具中較為客觀而已。至於在Timesheet上的工作時數是否等於幹了相等質量的工作,則是各有各的尺度,難以定出一個人人都能接受的「公允值」。在無可選擇下,似乎第三個方向比較能拉近勞資雙方的距離。 專業會計工作的性質特殊,若果實施最高工時難度很大,代價也不菲。例如在旺季,由於要控制每位員工的最高工時,但同時又要趕及期限,老闆唯一可做的就是增聘人手。可是,到了淡季,工作量大減,多出來的人手便成為浪費,僱員在公司無所事事也不易過。 其實業界心知肚明,最高工時只會損害營商環境,甚至削弱香港的競爭力,但大老闆心態不懂得收斂,小僱員唯有爭取立法去保障自己的權益。這是一個雙輸的結果,公司盈利勢必下跌,連鎖反應下,僱員的工資也難以提升。 不論是大老闆還是小老闆,趁最高工時還未立法,是否應該好好設身處地想想,並和僱員一起達至雙贏的方案?

Posted in Equality, Finance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最高工時可行嗎?

經濟學上,有關最高工時的文獻可謂寥寥無幾。在Working Time Around the World一書裏頭,有一幅全球各地每周工時與國民人均收入的關係圖,當中兩者關係並不明顯(左、右圈分別為低、高收入國),就算有(全球合計)亦反比,可見一味死做無用。 較諸屬「價格干預」之最底工資,最高工時屬「量的干預」,經濟學上較可接受。 由法定年假至每週一日的休息日,其實已是最高工時,只不過是按年、按週計算而已,大抵沒甚經濟學家對此有何投訴。 不過,本港現爭拗的似乎不是「最高工時」,而是超時加班過後有否補水。這是僱主有否遵守合約的問題,是屬於法律而非經濟範疇。 lawgang@gmail.com

Posted in Equality, Finance, Poverty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調升最低工資真有用嗎?

最低工資時薪二十八元實施一年多以來,有何成效?社會不但未有全面檢討,反而已有人主張加到每小時至少三十元。平白增加兩元,到底有何意義? 檢討最低工資的關鍵,不是看僱員收入的賬面數字,而應該是對整個經濟體的影響。正如美國總統大選的第一節辯論,焦點對準就業,無論奧巴馬還是羅姆尼,都宣稱要主力扶持中小企,中小企才是真正為美國創造就業職位的來源。 經濟創造力強盛如美國,也以中小企為整體經濟的主力:中小企每年為整個就業市場創造的新職位高達60%至80%,遠超跨國公司和大集團;只有中小企復蘇,整個經濟才會重新振作。 歐洲當前陷入債務危機,但德國的經濟實力未受動搖,德國的中小企多達三百七十萬家,佔德國企業總數的99.7%,產值佔所有企業創新價值的51%,創造職位高達六成;政府的目標是令德國成為「創業者之國」,集中力量優先發展中小企,政府積極降低中小企成本,幫助中小企提高資源和能源使用效率。 六百茶餐廳結業 近年香港中小企的營運成本愈發百上加斤,最近統計披露,去年有多達六百間茶餐廳結業,這類小企業營運艱難,租金居高不下,最低工資又步步進逼,不但老闆無利可圖,中小企在整個經濟體中,也日漸無立足之地。政府若再不着手向他們施以援助,長此下去,教人何來勇氣創業?就業市場勢將萎縮,豈是香港之福? 何況香港的經濟結構已經出現嚴重傾斜,即一面倒依賴地產、金融、基建,導致近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日趨狹窄,同一工種,吸納人才有限;只有產業多元化,各行各業選擇多樣,才能廣泛解決就業問題。其實,自最低工資實施以來,飲食業從業員流失率增加,大型酒樓、商場的清潔工已經加薪至每小時五十,依然不能留住僱員。 相反,如果中小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不必與大集團競爭,卻可以吸納更廣泛的就業人口,尤其是介乎退休年齡的一族;以他們的年紀,雖或已不能為大公司搏殺,但如果投入中小企,求得一薪半職,處於半退休半工作狀態,也可以減低政府面臨退休保障的壓力。 即使只從最低工資的賬面來看,從二十八元加到三十元,真的有用嗎?當前全球經濟通脹,人民幣滙率升高,不斷推高本港物價,美國又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港幣更加貶值,最低工資加多兩元,也瞬間給通脹泡沫吞沒;這兩元,真的有利民生,可以即時紓困?還是純粹為加而加,令個別政客得以從中沽名釣譽? 標準工時如百上加斤 最低工資的問題尚未解決,倡議標準工時的聲音又起;標準工時,也即設立上限。所謂「最高工時」是西方社會福利主義的產物,但眾所周知,英國在八十年代經濟迅速起飛,全賴戴卓爾夫人大刀闊斧削減福利,推行私有化,任憑市場本身的活力決定,才能理順前任留下的爛攤子,換來全新局面。 今天歐債危機深重,個別國家過度仰賴福利,最為人詬病;希臘政府破產,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5%,法國的標準工時已經很低,依然罷工頻繁,新總統上台,還要增加政府開支,影響更難以估計。 歐洲的福利主義已經百病叢生,香港的現實環境與之有天淵之別,為何必須跟從?尤其是當前租金高昂、人口密集,低技術勞工佔就業市場大多數,時薪制的工人是否真可受惠於標準工時?僱主須要記錄員工的工時資料,增加行政成本及程序,或有員工故意拖慢工作,博取加班費,又對僱主公平嗎? 香港最獨一無二之處,在於香港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不受任何限制,擁有自由意志;如果盲目照搬西方的一套,不顧香港現實而強硬推行,只會損害香港的競爭力,到頭來受損的必將是廣大打工仔。 經濟動力成員

Posted in Equality, Finance, Poverty, Retirement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Burden to ease

Stephen Fisher says Hong Kong must address 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poverty, and identifies five key groups that will require particular attention from the new Commission on Poverty It should deal with the main issues first, not wrangle over thing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Edu, Equality, Finance, Poverty, Retirement | Tagged , , , , , , , , , | Leave a comment

社企成功全靠槓桿藝術

很多市民或許以為,社會企業等於政府資助的慈善福利服務;社會企業不能、也不應有股東分紅;社會企業很多也經營不善而失敗收場……。筆者經歷創辦「鑽的」無障礙的士服務,可以證明上述的都是誤會。 隨着人口老化,輪椅使用者的接載服務看來是一塊肥肉;在籌備「鑽的」的過程中,也有其他商家表示興趣。不過,做生意本身從來都是高風險玩意,經營具有社會使命的社會企業就有更多掣肘。筆者希望透過親身經驗,分享「鑽的」個案能在市場站穩陣腳的策略,就是「槓桿」的藝術。 槓桿一:「三十會」和「香港社會創投基金」 「三十會」2007年成立附屬機構「香港社會創投基金」,把專業知識、商界經驗和人脈帶進社會福利事業;後來更向商界集資,全力發展包括「鑽的」、「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等社企。「槓桿」效應,始於一班無私奉獻的專業人士提供營銷、法律、財務等知識。簡單來說,專業義工的投入,大大減省了「鑽的」創業和經營成本。 槓桿二:引入的士和安老業界 現時「鑽的」董事會成員包括「香港社會創投基金」代表,夥拍着來自的士和私營安老院的經營者,以及熱心公益的個人投資者,這樣精心設計的董事會組合,就是把經營「鑽的」的兩大關鍵,即的士車輛供應和輪椅使用者需求,放在同一平台上延伸發展;加上專業義工和個人投資者的商界經驗和人脈,有利「鑽的」作出更貼近市場的決策,發揮真正企業家精神。 槓桿三:商界合作夥伴 有車行高層分享,「鑽的」曾是他們例會必然討論的議程,尤其在倒數開幕的日子,公司上下也感受到協助一個全新社企誕生的興奮和自豪。又有主題公園的管理層說,能支持「鑽的」,也同時推廣園內的無障礙設施,簡直就是雙贏。有油公司更加自願提出最高優惠的折扣油卡,期望在電油售價高企的先天困難下,也盡力為「鑽的」減輕成本,讓它持續發展。 筆者在此順便回應:感謝夥伴厚愛,讓我們繼續把商業和慈善完美融合,創造更多重大的社會改變。 槓桿四:「鑽的」車長 「鑽的」以一般的士牌照營運,車長亦是一般擁有的士駕駛執照的司機,不同的是他們先有樂於助人的善心,再加上有「跑的士」的知識和技術,便同樣以自僱的方式加入「鑽的」團隊,扣除車租、電油、告票罰款和意外維修等開支,便是他們的淨收入。沒有了「鑽的」車長的社會企業家精神,哪有這個我們引以為傲的奇迹! 最近有來自新加坡關心社企發展的考察人員到訪「鑽的」辦公室,當中亦有當地政府資助經營無障礙車隊的負責人。他們對「鑽的」運作的商業模式極感興趣,甚至對我們用自僱的士司機、外判電召台熱線等減省固定開支的做法,表示極度羡慕。 他們深深感受到,以傳統資助方式經營車隊,司機和電召台員工等薪金,是有增無減的固定開支;車輛定期檢查和意外維修等成本,又隨着車齡日增而上升;再加上由於是政府資助,必須先照顧低收入輪椅使用者為先,萬一政府減少資助,錢從何來? 區區五部成為城中甚至國際話題的的士,正為傳統的慈善福利事業帶來強力的正面衝擊。「鑽的」使命,又何止為輪椅使用者提供合法安全的接載?只要繼續發揮「槓桿」效應,這類目標明確、全私人集資的社企,將更有生命力地持續發展。

Posted in Equality, Finance, Inspiration, Poverty, Retirement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勇氣 + 創意 = 山兜變「鑽轎」

香港人愛旅遊,也愛賺取遊客的消費,雖然近年自由行帶來種種社會問題,但這正好反映,若能有更完善的配套和準備、更有計劃地讓旅客有秩序地善用香港的資源,旅客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應該是正面多於負面的。 每年數以千萬計的入境旅客中,我們常常忽略一群有特別交通需要的輪椅使用者,直至「鑽的」無障礙的士去年展開服務,吸引了愈來愈多遊客使用,從他們喜悅的面容看到,原來這些輪椅遊客已等待了這種可供輪椅上落的的士很久了﹗ 「鑽的」融入遊客服務 香港一直以來提供的無障礙交通服務,均以服務本地居民為主。到2008年香港成為北京奧運馬術比賽場地,隨後又舉辦殘疾人士奧運會,才發現這個國際大都會原來沒有一些較有體面、又點到點的無障礙車輛接待坐輪椅的運動員,於是香港復康會旋即得到馬會資助,又獲運輸署特別批核二十個出租車輛牌照,成立「易達轎車」車隊,外形跟「鑽的」類似,可供輪椅直接上落,既方便亦安全。 後來,「易達轎車」接待貴賓的工作大功告成,這二十部車便開放予輪椅使用者租用,他們必須是香港居民,即是說,遊客免問。這樣的安排,相信是受到牌照規限,「易達轎車」每年牌照費為一千二百元,一般的士牌費現時超過六百萬,所以如果同樣可以做遊客生意的話,或許會觸發一場的士暴動。 既然是以的士牌照營運,「鑽的」在過去二十個月以來,已靜靜地開拓無障礙旅客市場,來自歐美、加拿大、新加坡、內地、台灣、日本,甚至中東等國家的輪椅使用者也曾成為我們的客人,他們有些是從網上搜尋到我們的資料,然後透過電郵聯絡我們安排預約,亦有些是他們居於香港的親戚朋友代他們預約,還有透過旅行社或酒店禮賓部代為約車等,這個無障礙遊客市場的生態已漸見雛形。 這些輪椅遊客使用「鑽的」最大的特點是長時間和多次數。他們有時連續租用「鑽的」八小時本地遊,或一連數天每天也坐「鑽的」出入,因此我們的司機也會特別記得這些遠道而來的朋友,好像來自中東的那位輪椅遊客,每兩三個月便到香港經商,酒店禮賓部也特別為他安排「鑽的」出入,我們還跟他起了「中東王子」的花名。 即使輪椅遊客已開始認識這種無障礙的士服務,我們會甘於只為他們提供接載?我也曾經帶着坐輪椅的媽媽到亞洲地區旅遊,就是發覺總沒有一些特別為輪椅使用者設計而又有趣難忘的旅遊路線;本港的無障礙旅遊路線,來來去去只是一些輪椅較易進出的地方,跟一般行商場、行博物館沒有太大分別。 於是,最喜愛古靈精怪構思的筆者,在生態導遊好友的建議下,正把香港昔日曾經流行的「山兜」活化,由抬人上下山,改為抬輪椅遊客旅遊,讓他們享受終極無障礙的樂趣;這些新一代體現社會共融的「山兜」,起名為「鑽轎」,也延續了「鑽的」理念,希望輪椅使用者的生命價值得到肯定。 由「鑽的」到「鑽轎」 為宣傳這種嶄新的產品,「鑽的」將於11月4日在赤柱舉辦別開生面的抬「鑽轎」比賽,吸引商界或個人組隊,以六人一隊接力形式抬着輪椅使用者跑二百米路程鬥快,既考體能,也要表現愛心,跟隊友一起體現傷健共融的競賽方式,相信將引起一定的社會迴響! 抬轎比賽結束後,「鑽轎」將正式成為「鑽的」服務的附加產品,「鑽轎轎伕」亦像「鑽的司機」一樣,以自僱形式加盟,須經過專業訓練。「鑽轎轎伕」可以是休班紀律部隊,以義工身份參與,又或是喜愛健身人士的兼職,甚至是失業者鍛練體能和發展個人事業的新希望。「鑽轎轎伕」的英文名為Diamond Popeye。 「鑽的」已跟生態旅遊導師初步研究出適合「鑽轎」旅遊的路線,包括米埔自然保護區和南生圍蘆葦田等,這些風景優美、但輪椅不能通達的郊外地區,最適合以「鑽轎」接載輪椅使用者遊覽,其斜度亦不致對「鑽轎轎伕」有太大挑戰,同時又可讓輪椅使用者近距離觀賞大自然。 明年啟德郵輪碼頭即將啟用,不少輪椅遊客喜歡選擇郵輪度假,因此無障礙交通配套必須有充足準備,才可方便這些長時間又多次數使用的特別需要乘客。「鑽的」負責接載之餘,這些快將出爐而極富本土特色的「鑽轎」,相信可為輪椅遊客帶來既難忘又快樂的旅遊體驗。 競爭力就是要更快一步洞悉市場走勢,又要鼓起勇氣和釋放創意去讓新事物誕生,先天成本高昂的社會企業,更需要這份持久的活力,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願與同行共勉! 社企民間高峰會.之二 作者為「鑽的」行政總裁 網站: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hk 按:鑽的(香港)有限公司是一間為輪椅使用者提供「點到點接載服務」的嶄新社會企業,擁有可供輪椅直接上落的無障礙的士車隊,以高質素和專業的服務水平,貼身照顧乘客的需要。梁淑儀等創辦人拓展理念,把「鑽的」的營運模式引入旅遊市場,服務使用輪椅的訪港遊客。

Posted in City Planing, Env, Equality, Inspiration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Teaching Chinese vital to equality for our minorities

Lam Woon-kwong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A while back,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take part in a dialogue with the audience of A World of Colours, the 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s roadshow to promote inclusion and non-discrimination. The event drew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Edu, Equality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